淨空老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Master Jingkong Heart Sutra - YouTube

 

觀看次數:298,506次  
2014年3月7日

[Master Jingkung][The Heart of Prajna Paramita Sutra.(Heart Sutra)]--Including seven parts ,total 7 hours.--source of video:nysokis. 2014 03 06上傳完成
淨空法師 英文 
Master Jingkong
《淨空法師語錄》

《玄一學佛修行》

《玄一讀經修定》

什麼是「心」?

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般涅槃經》
《阿彌陀佛語錄》

留言:

南無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阿彌陀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可分四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是梵語古印度語《智慧》
《波羅=彼岸,蜜多=到》
《到彼岸》到家,比如諸多專業一門深入,這個功夫到家了。
《波羅蜜多的意義就是常講的,究竟圓滿》智慧到家了
那《般若波羅蜜多》合起來講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21:41阿彌陀佛

老法师很辛苦啊,七个小时。

此部心經,淨空法師原始最後的三段話,確實誠如片尾所說的:「我們一句佛號念到底,放下身心世界,大般若就在現前 。

感恩法师!顶礼🙏🌹🙏 愿法师法体安康,延年益寿,长久住世,常转法轮。愿正法永不灭。愿有佛出世于娑婆,为众生讲无上妙法,长久住世,传法路少障碍。愿世界和平!众生各得其所,平安健康心安乐,大家都能一生成就,不再受轮回之苦。🌹

感恩净空法师的详细讲解。《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我学习的第一部经典。让我的余生受益无穷。阿弥陀佛!

頂禮 淨空法师上人🙏🙏🙏
感恩 淨空法师慈悲开示
南無阿彌陀佛🙏🙏🙏

人不要後知後覺,
不然為何有如此多的人出家?

入清净方法,最好是用耳根,耳根最圆通。 听周边声音,保持头脑清醒,能分别外在一切动静,不起分别心,不作分别想,自然排除念头,保持圆觉状态, 便能心入寂静。无染觉性,本自清净,自性本空。闻所闻尽,久入显真空。
 经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如何修持?即于闻中入流亡所,逆闻流使返入闻中,亡脱所闻,能亦不得。反闻以闻如来藏妙真如性,融化闻根,入人空境界;见、闻、觉、知六根,融化成一体圆明妙觉,证生空真如涅槃法。进到觉所觉空,悟入法空,一切皆空;空所空灭,俱空不生。所有一切生灭对待悉皆超脱,寂灭现前,超越世出世间;法法悉成解脱,尘尘俱证菩提。此谓从耳根反闻入三摩地,故经云:“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从耳根入清净做起,
用一样方法就能一一解开六根,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印光大師}開示:                                                                                                                                        凡我有情,聞是凈土法門者,當信娑婆極苦,西方極樂。當信多生已來,業障深重,匪憑佛力,驟難出離。 當信求生決定克期得生。 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由是堅定壹心,願離娑婆,如囚犯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臥,迎賓待客,著衣吃飯,務令佛不離心,心不離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眾務,了無少暇,須於早晚十念念佛,至心發願,亦能往生。以阿彌陀佛曾有願雲:“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但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須發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貪瞋癡,戒殺盜淫,自利利人,方合佛意。否則心與佛背,感應道隔,但種來因,難獲現果矣。若誌誠念佛,行合佛心,心口相應。如是念佛之人,至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必然親垂接引,往生西方。壹生西方,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此則全仗佛力,不論功夫之深淺、惑業之有無。但具真信切願,決定萬不漏壹

通身放下,壹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時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不開口,心中默念,亦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以心壹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朗朗。能常聽得清楚,則心歸壹處,神不外馳。故眼也不他視,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攝六根"。如此念佛,名為"凈念"。以攝心於佛號,則雜念雖尚未全無,然已輕減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壹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文鈔三編·復夏壽祺居士書)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壹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壹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壹"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謂持名壹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壹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壹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增廣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楞嚴經:“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壹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壹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念,均如是聽。默念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壹。"念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攝六根之法。以心念屬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則眼不他視,鼻不他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攝六根而念,則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凈念"。凈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吾人隨分隨力念,雖未能即得三昧,當與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故須自量。(文鈔三編·復徐誌壹居士書)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註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凈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能常都攝六根而念,是名"凈念相繼"。能常常凈念相繼,則壹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文鈔續編·復幻修大師書)
                                                                        楞嚴經勢至圓通章末後雲:‘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壹。’無選擇者,遍用根塵識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禪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見。況證四果(藏教)及七信(圓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信願行三,為凈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文鈔三編卷壹《復明性大師書》)
                         
此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對阿難多聞,及娑婆聞性最利之機,故文殊選擇,唯取觀音。而凈土念佛法門,普逗十方三世壹切眾生之機,故列於彌勒之後,觀音之前,以密示其普逗群機之意。否則當列於虛空藏之後,彌勒之前矣。刻論普通法門,必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於現生即了。若非此等根性,則或二三四五生,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回六道中者多多矣。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斷盡貪嗔癡惱惑業故難。況時丁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稀少,魔外縱橫,正見稍虧,即墮魔難乎。唯凈土特別法門,仗彌陀慈悲誓願,與自己信願憶念之力,於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證無生,即下下根人,亦預聖流。其為利益,何可名言。此義乃華嚴末後歸宗之壹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謂為謬妄也。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壹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有緣遇者,幸勿忽諸。此是微塵佛,壹路涅槃門,況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文鈔續編卷下)

標籤:

南無觀世音菩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照, 宇宙人生的真相, 大智慧, 改變命運的鑰匙, 高僧大德, 善知識, key, YouTub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

【心經是一切衆生出苦慈航。】【念佛就是觀自在】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玄一心經》the-heart-sutra

【你就是觀自在】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地獄門前僧眾多】是指出家人,這是片面的。 地獄門前往往修行人還多,你說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脫啊,修偏了就變成邪門外道。因為你的心很執著啊,有些人不修還好,越修反而越壞。

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時時刻刻觀照,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慧律法師開示《心經》 - YouTub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

【心經是一切衆生出苦慈航。】【念佛就是觀自在】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玄一心經》the-heart-sutra

【你就是觀自在】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地獄門前僧眾多】是指出家人,這是片面的。 地獄門前往往修行人還多,你說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脫啊,修偏了就變成邪門外道。因為你的心很執著啊,有些人不修還好,越修反而越壞。

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時時刻刻觀照,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慧律法師開示《心經》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