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五蘊?代表構成「人」之生命的五個要素,即是色、受、想、行、識。- Five aggregates

【學佛Q&A】何謂五蘊?

欲了解《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法門,首先,須先認識「五蘊」——「五蘊」是什麼?

一部分人將「五蘊」誤以為「五行」——「五行」,即是中國的金木水火土,它出自《尚書》,是中國儒家哲學的基本觀念,後世道家哲學也廣泛採納其「陰陽五行」的思想。因此,也有人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意即,離開金木水火土,離開了三界。

但是,「五行」是否即等於「五蘊」?兩者之間的關係、界別究竟為何?

「五蘊」出自佛家的概念,代表構成「人」之生命的五個要素,即是色、受、想、行、識。

色,指的是有形的、具體存在的物質體。我們的肉體、鳥獸、山河、林木、屋宇、餐具等都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皆可以涵蓋在色蘊之內。因為,都是物質體,物質的元素。

色,有粗有細,有具象與隱微的。粗的物質體,眼睛可以看見,耳朵可以聽見,可以用手觸摸,也可以以身體感知。但是,微細的物質體,則較難以肉眼察覺,卻仍具體而微地存在著,例如,微生物、病毒、細菌、原子等。

受、想、行三者指的是心理的功能——「受」即感受、覺受的「受」。受苦受樂,感覺憂傷、恐怖或失望。「想」即思考、思想、想像、念想、猜想。「行」指的是心理的作用,心理的變遷、變化、與流動。「行」的特質,即是「相續流轉」——就是不斷不斷地變動、流轉著,如後一水滴推動前一水滴一般,流轉、變動個不停。

自然,我們的「念頭」,也是「行」的一部分——因為通常是前念持續到後念,後念又被緊逐而來的另一念所蓋過。念念相續,念念不已,一波又一波,不住流轉,不住變動,如此一念一念串聯下去,組成一種既連貫,又變動的心理行為。

精確地說,「受」與「想」都屬於「行」的一部分——是流動的心理狀態中,更明顯,更容易被觀照、覺察的部分。

微細的「行」,自己無法察覺,唯有在禪定中,可以感知。那剎那、剎那,極深、極細的流轉、變動,了知這即是「行」的現象。

識,包含了三個層面——其一、是認識、認知;其二、是分析、辨別;其三、則指從前一生至這一生,從這一生到下一生,能夠收藏、貯存生命種種行為、印記的一個記憶的「藏庫」或「主體」。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39kvyp
#學佛問與答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nXf5y8LNv3oejyEa1wzFyWoVH3fkDLZAD1qeCgeMt1HJ9CNdGeJ3QKTgS6ndQ6tml&id=100063817032914&post_id=100063817032914_pfbid0nXf5y8LNv3oejyEa1wzFyWoVH3fkDLZAD1qeCgeMt1HJ9CNdGeJ3QKTgS6ndQ6tml&mibextid=Nif5oz

五蘊
Five aggregates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

【心經是一切衆生出苦慈航。】【念佛就是觀自在】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淨空老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Master Jingkong Heart Sutra - YouTube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玄一心經》the-heart-sutra

【你就是觀自在】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地獄門前僧眾多】是指出家人,這是片面的。 地獄門前往往修行人還多,你說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脫啊,修偏了就變成邪門外道。因為你的心很執著啊,有些人不修還好,越修反而越壞。

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時時刻刻觀照,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慧律法師開示《心經》 - YouTub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

【心經是一切衆生出苦慈航。】【念佛就是觀自在】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淨空老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Master Jingkong Heart Sutra - YouTube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玄一心經》the-heart-sutra

【你就是觀自在】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地獄門前僧眾多】是指出家人,這是片面的。 地獄門前往往修行人還多,你說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脫啊,修偏了就變成邪門外道。因為你的心很執著啊,有些人不修還好,越修反而越壞。

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時時刻刻觀照,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慧律法師開示《心經》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