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淨空老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Master Jingkong Heart Sutra - YouTube

圖片
  淨空法師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全集7小時) 1~7合併 - YouTube   觀看次數: 298,506次    2014年3月7日 [Master Jingkung][The Heart of Prajna Paramita Sutra.(Heart Sutra)]--Including seven parts ,total 7 hours.--source of video:nysokis. 2014 03 06上傳完成 淨空法師 英文  Master Jingkong 《淨空法師語錄》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 《玄一學佛修行》 http://logos84000.blogspot.com/ 《玄一讀經修定》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 什麼是「心」? 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般涅槃經》 《阿彌陀佛語錄》 https://amitabha84000.blogspot.tw/ 留言: 南無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阿彌陀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可分四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是梵語古印度語《智慧》 《波羅=彼岸,蜜多=到》 《到彼岸》到家,比如諸多專業一門深入,這個功夫到家了。 《波羅蜜多的意義就是常講的,究竟圓滿》智慧到家了 那《般若波羅蜜多》合起來講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21:41阿彌陀佛 老法师很辛苦啊,七个小时。 此部心經,淨空法師原始最後的三段話,確實誠如片尾所說的:「 我們一句佛號念到底,放下身心世界,大般若就在現前 。 」 感恩法师!顶礼🙏🌹🙏 愿法师法体安康,延年益寿,长久住世,常转法轮。愿正法永不灭。愿有佛出世于娑婆,为众生讲无上妙法,长久住世,传法路少障碍。愿世界和平!众生各得其所,平安健康心安乐,大家都能一生成就,不再受轮回之苦。🌹 感恩净空法师的详细讲解。《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我学习的第一部经典。让我的余生受益无穷。阿弥陀佛! 頂禮 淨空法师上人🙏🙏🙏 感恩 淨空法师慈悲开示 南無阿彌陀佛🙏🙏🙏 人不要後知後覺, 不然為何有如此多的人出...

法寶介紹: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manuscript)

圖片
法寶介紹: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108遍心經手抄本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稱《心經》, 是 闡述 大乘佛教 空性 和 般若智慧 的重要經典。 此 手抄本 特別設計為 108遍的抄寫格式, 旨在 讓讀者通過反覆書寫, 深入體會經文的智慧, 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 手抄經書 不僅能培養專注力, 還能淨化心靈, 是修行者常用的修持方法。 ​ 🙏 線上申請 / 閱讀:(可合併其他法寶一起申請,減少郵寄次數) https://www.hwadzan.com/archives/112865 ​ 🙏 法寶禮請專區: https://fabo.hwadzan.com/ ​ 🙏 現場請領地址: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41號2樓之1 (捷運象山線 信義安和站五號出口左轉,步行約5分鐘即達) ​ 🙏 聯絡我們: https://www.hwadzan.com/about ​ #淨空老法師 #悟道法師 #華藏淨宗學會 #南無阿彌陀佛 #華藏淨宗弘化基金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3jQzBSWf/ 108 手抄本 英文 (manuscript) 手稿 Handwritten 手寫 標籤: 法寶, 抄經, 修定,

《心經》大家常常念,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自在!自在就樂了,不自在就苦了。所以佛法給我們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issara)

圖片
淨空法師:【觀自在菩薩】自在就樂了,不自在就苦了 🔹萬事皆空,惟有因果在。 這是一點都不錯。 由是觀之,人生在世,有何趣味? 這句話的確是把人間看破了,我們常講看破世界。 這樣說起來,學佛的人不是很悲觀嗎?人生有什麼意思?有什麼趣味? 🔹也許有很多人聽了這個話,學佛很消極,佛法是消極的,殊不知這些話不是給學佛人說的,是給沒學佛人說的。 🔹學佛的人不一樣,人生在世趣味無窮,他真的覺悟了,他真的明瞭了。 沒有學佛,你被環境支配,被命運主宰,這個很可憐,的確是沒有意思; 學了佛之後,我們支配環境,主宰命運,得大自在。 《心經》大家常常念, 觀世音菩薩, 觀自在菩薩,自在! 自在就樂了, 不自在就苦了。 所以佛法給我們的是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本文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68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DqZL6cjkC/ 內觀自在,外觀世音。 自在(梵語:ईश्वर,羅馬化:īśvara;巴利語:issara)[1], 音譯伊濕伐羅, 印度教和佛教用語, 又作無礙、縱任, 即自由自在, 做任何事均無障礙; 梵語還表示 主人、祜主, 故又可譯為 自在主、自在祜主, 印度教譯為上主。 標籤: 自在,

遇到一些大的違緣,如地震、海嘯等等時,大家都要念《心經》。(blessing)

圖片
遇到一些大的違緣, 如地震、海嘯等等時, 大家都要念《心經》。 佛經中也有記載: 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 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枕頭上方, 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 可能有人會問: 到底什麼是加持呢? 所謂加持, 就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無形的力量。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非常多, 比如 藥有藥的加持,電有電的加持,任何東西都有一種力量和加持。 同樣的道理,《心經》的加持有空性力量的加持,也有佛威德力的加持,還有真實諦的加持,再加上我們自己對《心經》信心力的加持等等。 當自己具有信心,並聚合其他幾方面的因緣時,一定會遣除邪魔外道的損害。 諸位如果在以後的修行中遇到違緣、困難或痛苦時,應該心觀空性,專注於空性境界,然後念誦《心經》,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加持的確是不可思議的。 在漢地,也有很多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跡或感應篇, 尤其是在古代, 高僧大德們在遇到違緣時,祈禱觀世音菩薩而獲得救度的故事是屢見不鮮的,相信很多道友都看過不少這方面的書。 甚至有些不信佛教的人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功德也是相當大的。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6KR9Frh1/ 加持 英文 blessing 祝福

《觀自在》煩惱皆由心生,當由心滅。

圖片
@玄一學佛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三要「轉忍空」 轉:轉念 一切法從心想生 萬法唯心造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煩惱皆由心生,當由心滅。 《觀自在》 觀是看破,放下自在。 大道至簡萬法歸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無量法門都是修定 總歸一句看破放下 止觀雙運 定慧等持 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 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 標籤: 觀自在, 看破, 放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研習報告》(Heart Sutra Essential Interpretation Study Report)

圖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研習報告 【張有恆教授| 心經要釋研習報告】 (Heart Sutra Essential Interpretation Study Report) 心經精義解讀研究報告 標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讀經修定, 電子書, 

遠離顛倒夢想 英文 (Away from all delusions and dreams)

遠離顛倒夢想 英文 - Google 搜尋 (Away from all delusions and dreams) 遠離一切妄想與夢想 眾善奉行.日起有功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Re:《心經》英譯本 之意見 https://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aTech&nums=642 The Heart Sutra 心经 — Pure Land Buddhism https://www.pure-land-buddhism.com/other-sutras/the-heart-sutra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磐。 基本释义 Because there is no impediment, he is not afraid, and he leaves distorted dream-thinking far behind. Ultimately Nirvana! 其他人也搜尋了以下項目 觀自在英文 摩 訶 般若波羅蜜 多 心經 英文 觀自在菩薩英文 佛光山心經英文版 空 相 英文 佛經英文 心經中英對照 法鼓山心經英文版

人的煩惱無明都是從「比較、計較」而來(無明 梵語:Avidyā)

圖片
人的煩惱無明都是 從「比較、計較」而來: 強褓期間,嬰兒運用觸覺,「比較」誰的疼愛多,藉著哭聲表達自己的「計較」; 上學讀書時,又「比較」誰的分數高,「計較」老師是否偏心; 踏入社會以後,則「比較」誰的待遇好,「計較」老闆是否公平; 即使父母去世了,還要「比較」誰的財產分得多,「計較」遺囑是否公正。 有了「比較、計較」,一切的分別於焉而起,紛爭也應運而生。 現代年青之所以難以入道,不外凡事講究情理,所以別一句難聽的話語,一個難看的臉色,就瞋火中燒,悶悶不樂,道心既缺...... 也許,真正的情,應該是體諒別人,委曲求全;真正的理,應該是講求實務,顧全大局。 我們唯有抱持「不比較、不計較」的態度待人處事,才能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得其所在。 《心經》所說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也是要我們不在外境上執著「計較」。 唯有超越對待,我們才能和虛空一樣,隨緣自在,任性逍遙。 文/ 星雲大師 放下自在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VHUEgQeAY/ 無明(梵語:Avidyā)

《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計的人加以念誦。 因此每當念誦,產生奇妙的能量場現象,必引起宇宙磁場的共鳴現象,也就是獲得一種奇妙的力量。 - 空(梵語:śūnya) 或空性(梵語:śūnyatā)

圖片
《心經》的效用,即使你不信佛, 你可以用非宗教的角度去理解, 看看是不是有道理呢。 《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 要人悟通一個空字,經一千三百多年, 已有難以估計的人加以念誦。 因此每當念誦,產生奇妙的能量場現象, 必引起宇宙磁場的共鳴現象, 也就是獲得一種奇妙的力量。 冤屈而死或不幸原因滯留人間神識, 般若心經之助,得到超度,脫離痛苦。 每天背誦心經,看開了,笑容也多了, 會漸漸感染了心經經文內千古真義, 慢慢性格會開始改變,態度平和, 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好。 心經可治療失眠病,人為求進步, 每天生活在忙碌、緊張的氣氛當中, 沒有一刻可以停下來休息。 心經的回向是積累你的功德,因果的投資, 是愛的投資,這種愛超越了任何的投資, 沒什麼比布施愛更令人幸福的了。 心經的咒音會刺激開發大腦的腦細胞, 清洗自己的內心,體驗經中的智慧, 令你頭腦保持在很清醒的狀態。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82588436/posts/pfbid023Ch2QbHuWMNNiLYJPTkfAKTqsknSyU5NMygPEA2FUGRdEcQoLQHv6w3EjdCANXitl/?mibextid=Nif5oz 空(梵語:śūnya) 或空性(梵語:śūnyatā), 是基本佛教術語。 空性是內在而言, 外在的顯示,即為空相。

❤️喜歡念《心經》的人,是大福報大智慧之人!(Great blessings and great wisdom)

圖片
喜歡念《心經》的人,是大福報大智慧之人! 在佛教中非常重視《心經》這部經典,不管早課、晚課,還是講經修習,甚至包括給亡人超度、作佛事、開光、放生甚至修建房子等等,《心經》都必不可少。 只要念誦了《心經》,整個事情就會非常圓滿,中間不會出現各種魔障違緣。 《心經》所說的內容,足可統攝八萬四千法門,它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實可謂「芥子納須彌」。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要想在一生當中把佛法全部精通無礙,實在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能抓住要點,就能起到提綱挈領之效,而修學《心經》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作為一名佛弟子,能遇到這樣的殊勝妙法,也是千百萬劫積累資糧的巨大福德所感,這是肯定的。 所以,我們應當生起無比的歡喜心和珍愛心,並經常恭敬頂戴。 現在的人都很忙碌,要求你們每天念誦那些較長的經典就不太現實, 但《心經》的內容卻只有兩百多個字,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時內,抽出短短的兩三分鐘念誦一遍《心經》,應當不會對你們的事業、前途、家庭造成什麼影響, 但在世俗諦當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是毫髮不爽的, 念誦《心經》對你們的即生來世必然會有一定的利益。 所以,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如果能念誦《心經》,都能與空性法門結下善緣。 換言之,如果能認真地聽聞、思維《心經》內容,對調伏自己的煩惱,增長自己的智慧,鏟除自己的痛苦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7356319343/posts/pfbid0APYXRzBDV7UwArx3VKHQsMjUWxp6yFVJzjF229imBPLh1X4M7Z9R8k2v4fMpa7vTl/?mibextid=Nif5oz 大福報大智慧 英文 (Great blessings and great wisdom) 標籤: 智慧, 最明智的選擇, 利益, 

㊙️你要是有天眼的話,就會看見你每次念完整的三遍《心經》加21遍心咒的話,身邊和頭頂會有金甲護法神!(protector)

用這個方法念《心經》,有不可多得的妙處,趕緊試試 清涼寺 用這個方法念《心經》 身邊和頭頂會出現金甲護法神 增長大智慧,福報,能去除貪、嗔、痴。 小學生至大學生常誦增長記憶力,學業、事業、婚姻順利、心想事成,功德無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釋遵二十二年般若談的精華,即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一個人常常行衰運,必定心神恍惚,心經可以攝住一個人的心神,轉而行好運。 心經是正極靈能的經文,可以將不吉陰邪的東西驅去。 念誦“般若心經”可以使人行運,甚至致富,其原因可以從消極及積極兩方面來分析:從消極一方先談。 心經可以使你行運,致富。最直接地,是能令你“心中富有”。 無論你家財千萬,還是貧無立錐,都必須追求心中富有,一個人心中富有,才真正擁有快樂。 在佛教的角度而言,一個人能擁有心中富有,開心快樂,也就是【佛】了。 心經的宇宙觀,能令你通過背誦,慢慢感染到宇宙就是我,我便是宇宙的智慧,萬物皆在我的宇宙之內,世界的財寶,皆在我的口袋之中,自己去不去拿來用,決於自己而已。 因為自己追求心中富有,是精神世界的滿足,因此,有沒有錢並不是最最重要的事。心中富有就是一切了。 這是背誦心經,其中一些行者所領略到的道理。但另一些行者,卻有較積極的領悟。 一個人開始修煉心經之後,會有一種胸襟開闊的思想。 所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一個人能容人容物,才可以做大事業。這種容人觀,乃來自心經的修持。 因為一個人心胸一開,必然會有一種博愛的精神,一定人緣好。就算自己不想做大生意,也會被環境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迫做大! 因為每個職員都樂意為這個人打工,每一間公司都覺得與你合作最快樂。自然發旺致富,享受名成利就得福氣。 因此,心經一修之後,人的世界觀就會改變。運氣也自然會變。 根據我的一些同修的經驗,心經可以幫你相當大的忙,你可以三遍心經21遍心咒(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反復的求觀世音菩薩幫你達成你心中的好的願望!  一般而言,觀世音菩薩絕對會聞聲救苦,幫你達成你的善願,關鍵就是看你去不去念。 其次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念心經,不是首先要去理解其中的深奧意思的。我的意思就是說:什麼都不管,念就是了! 念的...

【「除夕」這一天晚上至少要念九遍「心經」】- 今日09

圖片
【「除夕」這一天晚上至少要念九遍「心經」】 因為「#心經」可以降魔除障礙、過年關,這是傳統佛教的方法,當然救護生命點燈也非常好,「#心經」的力量太不可思議了,#我們要做大超度就是要念心經,降魔除障礙,然後那些受苦的眾生才能夠離苦,也為他念往生咒等等,各位以後你覺得現在障礙很重,你趕快念心經圓滿念九遍,九遍念完以後,再去處理那個障礙,你要相信佛法不可思議。 玄奘法師從長安到印度,遇到所有障礙都是念心經:「#能除一切苦!」如果你沒有時間做早晚課,每天早上念三遍心經,每天晚上念三遍心經,念成習慣,最後念幾聲佛號回向,然後做個施食點燈供水,點燈供水不是到寺廟來才做,各位家裏每天也可以點個燈、供個水,在家裏供佛像,你家裏會不會有福報?會! #心經回遮儀軌 #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菩薩賢聖僧, 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 為利一切如母諸有情, 願證諸佛般若究竟義。 #稱念聖號:(三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禮贊文: 無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滅虛空體;各別自證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禮。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遍) 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南無敬禮師,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敬禮大佛母般若波羅蜜多。我之一切真實語,當願成就。如昔時天王帝釋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如是我亦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 願皆遣除(拍手) 願成無有(拍手) 願成寂滅(拍手) 願極寂滅(拍手)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婆婆訶。「自度啊!自度啊!快求自度到彼岸啊!而且要快來救度大眾到彼岸啊!快快地覺悟自救吧!」- Gate

圖片
早在釋迦牟尼之前,印度傳統文化的重心——婆羅門教,素來便很重視咒語的神秘性。他們也和密教瑜伽士們的信念一樣,認為咒語的作用,可以與形而上天神的心靈,直接感應而發生效力。等於修持密法念誦咒語的人,認為咒語便是佛菩薩的電報密碼相似,可以呼應通靈,互相感召。 因此,念誦咒語,絕對用不著去運用思惟,只須深具信念,專心一志去念就好。上古的印度,不但婆羅門教,佛教如此;其他如瑜伽術以及任何教派,大體上也都相信咒語具有神奇的能力。 如果從釋迦牟尼所傳「顯教」的經典而言,他是極力破除迷信,提倡智慧上的正思惟。但是積重難反,因此大乘的經典中,有時也利用梵文字母音聲的作用,闡聲教義的重點。 例如,在中國佛教的顯教中,普通最為流行的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心經》,其末了的一段,便是採用這種方法,利用一般人習慣的觀念,強調地宣說般若(智慧)的解脫法門,就是至高無上的咒語。如云: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婆婆訶。」 其實,最後的咒語自「揭諦」開始,它的內容,並非是不可明說的密意。只是不加說明,反而更為有效。這如同孔子所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一樣,有時反而更有效果。 但是人們的心理總很難說,永遠就像一個小孩,愈是不讓他知道,愈要迫切地求知。 因此也有人強作解人,硬把它的內義很簡單地譯成說明了。 所謂「揭諦」以下的意義,便是包括「自度啊!自度啊!快求自度到彼岸啊!而且要快來救度大眾到彼岸啊!快快地覺悟自救吧!」等道理。 但由此也可說明印度文化中重視咒語「聲密」的神奇,便早在佛教以先就已存在。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述著《#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第三講 密宗的神秘──近於神人之間的龍樹╱ p. 26 #南懷瑾老師語錄 #咒語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oRDVQ8qimr5nYfijzJFX4FRf7VPkramF6M6GAhUgfmfQcJe9N1VPpK9XQt2FK2qwl/?mibextid=9R9pXO 揭諦 Gate

何謂五蘊?代表構成「人」之生命的五個要素,即是色、受、想、行、識。- Five aggregates

圖片
【學佛Q&A】何謂五蘊? 欲了解《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法門,首先,須先認識「五蘊」——「五蘊」是什麼? 一部分人將「五蘊」誤以為「五行」——「五行」,即是中國的金木水火土,它出自《尚書》,是中國儒家哲學的基本觀念,後世道家哲學也廣泛採納其「陰陽五行」的思想。因此,也有人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意即,離開金木水火土,離開了三界。 但是,「五行」是否即等於「五蘊」?兩者之間的關係、界別究竟為何? 「五蘊」出自佛家的概念,代表構成「人」之生命的五個要素,即是色、受、想、行、識。 色,指的是有形的、具體存在的物質體。我們的肉體、鳥獸、山河、林木、屋宇、餐具等都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皆可以涵蓋在色蘊之內。因為,都是物質體,物質的元素。 色,有粗有細,有具象與隱微的。粗的物質體,眼睛可以看見,耳朵可以聽見,可以用手觸摸,也可以以身體感知。但是,微細的物質體,則較難以肉眼察覺,卻仍具體而微地存在著,例如,微生物、病毒、細菌、原子等。 受、想、行三者指的是心理的功能——「受」即感受、覺受的「受」。受苦受樂,感覺憂傷、恐怖或失望。「想」即思考、思想、想像、念想、猜想。「行」指的是心理的作用,心理的變遷、變化、與流動。「行」的特質,即是「相續流轉」——就是不斷不斷地變動、流轉著,如後一水滴推動前一水滴一般,流轉、變動個不停。 自然,我們的「念頭」,也是「行」的一部分——因為通常是前念持續到後念,後念又被緊逐而來的另一念所蓋過。念念相續,念念不已,一波又一波,不住流轉,不住變動,如此一念一念串聯下去,組成一種既連貫,又變動的心理行為。 精確地說,「受」與「想」都屬於「行」的一部分——是流動的心理狀態中,更明顯,更容易被觀照、覺察的部分。 微細的「行」,自己無法察覺,唯有在禪定中,可以感知。那剎那、剎那,極深、極細的流轉、變動,了知這即是「行」的現象。 識,包含了三個層面——其一、是認識、認知;其二、是分析、辨別;其三、則指從前一生至這一生,從這一生到下一生,能夠收藏、貯存生命種種行為、印記的一個記憶的「藏庫」或「主體」。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39kvyp #學佛問與答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nXf5y8LNv3oe...

▍為何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開智慧?- Open up wisdom

圖片
▍為何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開智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所載的〈大明咒〉,為 般若佛母之真言,其意表:「能自度度他,同到彼岸,斷煩惱無明諸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令成就正覺,圓成佛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六百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精要,能夠驅除各種障礙。修持本法可以得到 般若佛母的加持,對世間的事物了解通透,化解自己心中的衝突與矛盾,獲得心靈平靜。 現代人生活繁忙,家庭、事業都需要兼顧,很少有時間、機會可以獨自誦完一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精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簡短精要,最合適現代人每日念誦,常常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開智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 揭帝 般羅揭帝 般羅僧揭帝 菩提薩婆訶。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消災延壽大法會 ▣ 法會日期|2024年1月10日 ▣ 法會時間|晚上7:30 (GMT+8) ────────── ✦長壽增福祿位▸ https://www.fazang.org/praying_heart_sutra 觀音山法藏YouTube直播,歡迎線上參與法會。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好文分享 按讚設定搶先看,天天看,天天分享,心轉變好吉祥! (Be free to use with remarks for developing Budd...

㊙️《心經》的效用,即使你不信佛,你可以用非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看看是不是有道理呢?每天背誦《心經》,看開了,笑容也多了,會漸漸感染了《心經》經文內「千古真義」,慢慢性格會開始改變,態度平和,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好。

《心經》的效用,即使你不信佛,你可以用非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看看是不是有道理呢? 《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 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計的人加以念誦,因此每當念誦,必引起宇宙磁場的共鳴現象,產生奇妙的能量場現象,也就是獲得一種奇妙的力量。 冤屈而死或不幸原因滯留人間神識,般若《心經》之助,得到超度,脫離痛苦。 每天背誦《心經》,看開了,笑容也多了,會漸漸感染了《心經經》文內「千古真義」,慢慢性格會開始改變,態度平和,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好。 《心經》可治療失眠病,人為求進步,每天生活在忙碌、緊張的氣氛當中,沒有一刻可以停下來休息,念誦心經產生奇妙磁場清晰你的腦袋,清洗自己的內心。 《心經》的回向是積累你的功德,是因果的投資,是愛的投資,這種愛超越了任何的投資,沒什麼比布施愛更令人幸福的了。 念誦《心經》可以開發腦細胞,《心經》的咒音會刺激到大腦的腦細胞,通過開發腦細胞,體驗經中的智慧,令你頭腦保持在很清醒的狀態。 ·心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41619469/posts/pfbid0gNBjdyngUCLDL4tNYK2M9Fv2iTh6m36wjtgZL39WP5FrA7gg3g3kc7ZSiFsfm8Cwl/?mibextid=Nif5oz

「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另外一個名號,意思是說,只要能觀照自己,能認識自己,就可以自在了!(Avalokiteśvara)

圖片
「觀自在」 是觀世音菩薩的另外一個名號, 意思是說, 只要能觀照自己, 能認識自己, 就可以自在了! 迴光返照觀自在 觀自在 英文 Avalokiteśvara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362414158/posts/pfbid035GPvfRn2fpsGXRoSdrGHpjFP1CquFqrSitDPsPTvJWGGFJ8jrFXunue3qXAJAUd7l/?mibextid=Nif5oz

【無罣礙就是觀自在】有罣礙就不是觀自在。你回光返照就是觀自在,你不回光返照就不是觀自在。什麼叫回光返照呢?回光返照,就是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問問自己。

觀自在菩薩, 觀就是觀想, 自在就是一切一切都很快樂的, 也無憂也無愁, 也無掛也無礙。 無罣礙就是觀自在, 有罣礙就不是觀自在。 你回光返照就是觀自在, 你不回光返照就不是觀自在。 什麼叫回光返照呢? 回光返照, 就是無論什麼事情, 都要問問自己。  宣化上人開示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58506563/posts/pfbid026Mj6YNsZD2JiKd58ftwyNSgT8YaAg5LLLGK9PjeMbuVXsLee47S6Xh72nidesnZMl/?mibextid=Nif5oz

慧律法師開示《心經》 - YouTube

圖片
  慧律法师 《般若波罗蜜心经》 - YouTube 觀看次數: 303,481次    2012年12月3日 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http://www.wenshu.org.tw 般若波罗蜜心经 本影片是从 youtube文殊讲堂频道 / wenshuykl)下载   我只是加点工 把影片调成4:3长宽比 五集影片 (一片DVD),连接为一集 再把它给上载 感恩感谢,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及 youtube文殊讲堂频道   留言: 心經就是指導修行的步驟與原則 ,希望大家一起來修行,阿彌陀佛! 意思是說這個咒  就是 自性清淨圓明體 。 是 永恆不變。不生不滅 的。阿彌陀佛。 念誦數年 我深有體會……  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師父說法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尊敬上人慈悲開示感恩 標籤: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照, 宇宙人生的真相, 大智慧, 改變命運的鑰匙, 高僧大德, 善知識, key, YouTube, 改變命運的鑰匙 英文 The key to changing your destiny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圖片
《心經》共 268 字。 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 《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這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內容。 它主要是教導我們怎樣觀照當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質生活境界,教導我們在聖凡迷悟之間怎樣處理修行者所面對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心經》突出地講了一個「空」字,這一個「空」字,掃除了凡情聖解; 也突出地講了一個「 無」字,這一個「無」字,顯示了佛教的不二法門。 《心經》開宗明義告訴我們: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只有時時以甚深的般若進行觀照,才能見到我們身心世界五蘊皆空所顯示的真理。 見到了真理,開發了智慧,才能夠度一切苦厄。 而倘若我們要脫離苦海,到達彼岸,就要發心修菩薩行,要修到彼岸的功德,首先要具備七種最勝方便。 具足此七種最勝方便,才可以稱為到彼岸。 一、《住菩薩種姓。》 修菩薩行,行菩薩道,一定要具備菩薩種姓,要有這樣的善根,要有這樣的福德因緣。 沒有菩薩的善根,沒有福德因緣,就發不起修菩薩行、行菩薩道的大道心。 二、《依大菩提心。》 修菩薩行,行菩薩道,它的動力就是大菩提心。 三、《悲憫有情。》 行菩薩道的目的, 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要下化眾生,必須要有對有情眾生的悲憫之心。 四、《具行事業。》 有了發心,有菩提心,有慈悲心,僅僅發心而不付諸實踐,那種發心永遠不能成為現實,所以要具行事業。 就是要行六度萬行,以這樣福慧事業來莊嚴菩提心、菩薩道。 5、《無相智所攝。》 修一切善法,修六度萬行,都要以無相智作為出發點,不要起執著,不要為名聞利養而修。不能修有相法,要修無相法。所謂無相,就是要破除執著。 6、《回向菩提。》 將所修一切善法功德,不回向人天小果,一定要回向無上菩提。 7、《不為二障間雜。》 二障就煩惱障、所知障。 在修萬行,修一切功德時,都不能從煩惱障、所知障出發,要破除二障,不要讓二障在修行過程中,導致信心不專一,誓願不專一。 要修「波羅蜜多」行,必須具備此七種最勝方便。 而我們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https://www.facebook.com/312052595568293/posts/pfbid02HT6rM5fT8bLmBiMx885pU2wxT...

【心經是一切衆生出苦慈航。】【念佛就是觀自在】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第六會之三  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 【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都是指的是般若。 般若就是人本有的,也就是自性。 這個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性,它是「不生不滅」,本來無生,它也不滅。 本來它也沒有什麽叫做……,它不受一切污染,所以「不垢不淨」。 也「不增不減」,在凡的人一點也不少; 不但在凡的人不少,在地獄中的人,這個般若和這個佛性一點兒也不少; 成了佛一點兒也不增加。只是你現在不顯,你顯不出來,一顯出來就是,你本來有的。 你不生不滅,也不是你現在忽然間生出個般若出來了,它也從來也不滅。 它也沒有染汙,我要把它洗乾淨,都沒這些事兒。 鏡子本體沒這個事兒,你說的是鏡子上的髒,那不是鏡子,鏡子上有塊髒,那是妨礙你照,你把它擦乾淨,這事兒是有,但鏡子本來它沒有髒啊,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鏡子的光明也不添,也不減弱。 這種解釋是偏於頓哪。 所以一個經有不同的解釋,連南梅的解釋都跟這還不一樣啊。 所以後來就是,南梅北夏當時是並稱啊。 後來南梅是以北夏爲師了。 這個事兒我很清楚。底下又回到觀自在。 【觀自在,就是看這句在不在。】 完全接到淨土了。 觀自在就是什麽呢,就是你……, 看你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在不在。 【時時有佛號,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觀自在,以忘我故,到處無礙。】 所以你只要念佛就是觀自在。 這是重要在這兒啊,大家要注意。 【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這是最秘的核心,是剝芭蕉所見的心。】 這一句佛號就是真般若。 所以有人往往就覺得《金剛經》跟這個《阿彌陀經》,這個好像它是兩回事兒。 這個都是對於兩部經都不理解的人說的話。 這句佛號就是真的般若。 這句話十分難懂啊。 所以拿幾句夏老師的詩, 「 一聲佛號一聲心 」, 這個 佛號 是什麽,就是你的 心 哪。 你的佛號是什麽時候念呢? 「迷時不念悟時念」哪。 所以你念佛號的時候,就是你悟的時候在念哪。 念的是什麽? 一聲佛號就是一聲心哪,這還不是真般若是什麽! 當我二十歲的時候,我從懷疑佛教到變爲相信佛教,二十歲。因爲我看到,我本來是佛教家庭,但是我看到許多和尚、居士還那麽勾心鬥角、爭名奪利,我說這個念佛就沒用啊! 念了半天,這佛法有什麽用,所以我就錯會了,我以爲這是佛法無靈呢。 那大學三年級那時候考試完了,沒書可看,找了兩本書看,就看了《金剛經》,這才恍然哪。 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玄奘法師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觀自在, 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 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玄奘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標籤: 觀自在, 菩薩, 般若波羅蜜多, 照見, 五蘊皆空,  度,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 有何區別?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 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其實「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 晉朝鳩摩羅什大師舊譯為「觀世音」, 唐朝玄奘大師新譯為「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以聞聲救苦的威德願力安立名稱; 「觀自在菩薩」則強調其觀照自在的修行功德。所以,不論「觀自在」或「觀世音」,都是同一尊菩薩,兩個譯名都很確當,很有意義,都是依其具有的威德力而尊稱的。 觀自在白話文  :觀自己在不在 「觀自在」用白話文講就是:觀照自己在不在?看看自己現在在不在?只要能觀照自己,能認識自己,就可以自在了! 一般說來,往往人是在了,可是心不在。或許有人說:「我的心在。」但究竟是什麼心在呢?往往是妄想心。 「觀自在」,就是「觀境自在」——在境界裡面自由自在。 「觀自在」,就是「觀人自在」——人我相處很自在。 「觀自在」,就是「觀事自在」——在一切事務塵勞裡面皆能自在。 「觀自在」,就是「觀我自在」——自己沒有貪瞋痴,不計老病死,當然就很自在。 ●只要我心自在 ,自己就是觀自在 人生的意義,能在「自在」中生活,最為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得自由自在,不願意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但是誰能給我們自在呢?答案是:自己。 原來只要我心自在,一切自然就都能自在! 所以星雲大師說:「人人都有觀自在,何必他方遠處求?」 比如你觀照他人,能夠「人我不二」,你怎麼會不自在呢? 你觀照境界,不要「心隨境轉」而能「心能轉境」,你怎麼會不自在呢? 你能觀事,事情千般萬種,我只求簡單,如此怎麼會不自在呢? 我觀道理,道理玄妙莫測,我只以平常心論道,又怎麼會不自在呢? 我能觀心,心意千變萬化,我只以平常心對之,我又有何不自在的呢? 可以說,自在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去創造。如果我們能自在和任何人相處,任何事我們能自在處理,任何道理我們能自在通達,一顆心能使它自在無礙,任何時間我們都能自在修持,任何逆境我們能自在克服,時時能做到隨人自在、隨事自在、隨物自在、隨心自在、隨緣自在、隨境自在、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理自在,那麼,我們自己不就成了觀自在了嗎? ●透過般若智慧    自...

【你就是觀自在】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觀自在 人間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很多人的「觀」,是觀什麼呢? 你「觀自在」, 你卻觀不了自己的自在, 因為你觀的是所有世間的東西。 例如, 你觀財了,你會引起自己的貪心; 你觀色,你就會擁有色心; 你觀名,你會有求名的心。 所以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 要在自己的内心深處認識到,人的一生有什麼好煩的?人生不就這麼回事嗎? 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52956564883281/permalink/2333265343519053/?mibextid=Nif5oz

問:《心經》上哪一句話最重要?廣欽老和尚:觀自在菩薩……「觀自在」最重要。修行人不管到哪裡都要保持平常心,都能無罣無礙,清淨自在,修行就是要修這一點「自在」。

圖片
廣欽老和尚開示🙇🏻 問:《心經》上哪一句話最重要? 廣欽老和尚: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最重要。 修行人不管到哪裡 都要保持平常心, 都能無罣無礙,清淨自在, 修行就是要修這一點「自在」。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33521185/posts/pfbid02tohxmU4sUvauhhS6qTgXJC5YEWuHKJNHtY1ifcWHYw3Li3DNTuvUtyeG4YYWtrTzl/?mibextid=Nif5oz

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時時刻刻觀照,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觀世音菩薩 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 因為他能 觀人自在、 觀事自在、 觀境自在。 所以,我們 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 時時觀照自己, 看看自己 觀人自在不自在, 觀事自在不自在, 觀境自在不自在。 時時觀照自己的心, 看心自在不自在, 能夠時時刻刻觀照, 都覺得很自在, 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美好的一天: 反觀自省,隨緣自在~~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362414158/posts/pfbid0ntTUz1H4ovSqmbpntcfbciEyTDaXXms7ivQrmfDTB7to9qx64nbLAL75LUtt1Dhl/?mibextid=Nif5oz

【練字養性,寫經修心】

【練字養性,寫經修心】 若僅練字不養性,抄經不修心, 徒事書寫技法、經文表相,則字寫得再好,經抄得再多,也是迷失,不過炫耀世俗而已! ——觀網路寫字抄經有感 https://blog.udn.com/mobile/TztzaiMaster/178974833 轉載自:自在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200699339973068/posts/pfbid0xWmAzZTuVgDRqEE9gg3i2knnFtfMVCvF4gxAssgSzrx8dCF4hn8uukdom9F2e6VDl/?mibextid=Nif5oz 2023_0423_0747 #747

【精神分裂症要抄心經,鬼神要超度業障要消除,要懺悔】

圖片
【精神分裂症要抄心經,鬼神要超度業障要消除,要懺悔】 海濤法師開示: 這個精神分裂就是說,強烈我執,過去的強烈我執,變成一種強迫症,強迫症以後變成憂鬱,憂鬱變成躁鬱,基本上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有信心,在很厲害的時候,還是要吃吃鎮靜藥,讓自己的腦筋不要太過興奮;第二個就抄經,我的皈依和尚,法振老法師,他幫了很多精神分裂症的人,就要抄心經,因為那個有佛力加持,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抄,有用,那個比吃藥還有效果。 所以有各種方法,專心念佛也可以,抄經,無論什麼方法,能夠專注在佛力,不要再用自己的想法,這個很重要。所以甚至他們會觀想,懺悔,嗡班扎薩埵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光,因為躁鬱症是因為頭腦的問題,這個光從他的頭照下去,然後消除他的負面的思想,自己念也可以,或是親人要幫他念也可以,所以一個人會生病,有三種原因,跟我背一下:業力、鬼神、四大不調。業力就是因為你過去造業,逼迫別人,然後殺生吃肉,所以你要懺悔。 第二個,鬼神侵,有這個業力然後鬼神就會附著你,所以現在有些人會講鬼話,甚至這個鬼神就讓你生病,得癌症,腰酸背痛,所以你就要超度。超度就是你念佛誦經做功德,你要回向給他(冤親債主),回向鬼神,所以為什麼要做,蒙山施食,簡易施食,因為這很容易。 寫牌位回向給祂,有時候各位,你沒辦法每次參加法會,媽媽胃痛,像我都是這樣,我媽媽最近又不舒服了,她打電話給我,我就幫她寫,媽媽身上胃上面的冤親債主,跟他取個法號叫慈悲,然後我就會放在我這邊,我習慣了佛菩薩放這邊,超度的放這邊,你們看我前面放很多奶瓶,奶瓶就是給那些墮胎胎兒,往生者,我就把它放這邊。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坐中間,但是我習慣這樣做的,我每天都會念,我每天都要積極做一點功德,回向給這些對象,所以業障要消除,要懺悔。鬼神要超度。再來,四大要調,就是你要改變,你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然後慢慢的調整,如果有些沒辦法,還是要接觸醫生,選擇輔助的醫療以減輕肉體的痛苦。 https://m.facebook.com/groups/652956564883281/permalink/2335197526659168/?mibextid=Nif5oz

《心经》全文、心经原文注音及译文

《心经》全文、心经原文注音及译文 心经全文 ─ ─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心经全文注音及翻译 ─ ─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 ─ 译文:观音菩萨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 ─ ─ 译文: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 ─ ─ 译文:看到五蕴:         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 ─ ─ 译文: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 ─ ─ 译文: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sè bù yì kōng 。   色 不 异 空。 ─ ─ 译文:形相不异乎空间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异 色 。 ─ ─ 译文:空间不异乎形相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 ─ ─ 译文: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 ─ ─ 译文:空间等于形相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受 想 行 识。 ─ ─ 译文: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yì fù rú shì 。   亦 复 如 是。 ─ ─ 译文:都是一样的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 ─ ─ 译文:舍利子呀 ...

《心經》好難懂?

🎬️《心經》好難懂?大師3分鐘簡單說 您會發現,原來《心經》這麼淺顯易懂! 🤗現場聽更有感,趕快來報名~ 課程資訊➤ https://lihi1.com/fFxbo 影片授權:石博仁 老師 https://fb.watch/jSqDkRpJDP/ 【大師聊《心經》│從佛教經典學到的生活智慧】 您有困惑與煩惱嗎? 讀懂《心經》,幫助您得到生活的啟示 您已經了解《心經》? 再聽大師解說,將獲得不同的領悟 研究心經20年的企管講師 聊的不只是一部佛教經典 更是分享從中體悟到的生活智慧 幫助您了解《心經》如何應用於生活中 讓家庭、工作、人際、求學...更和樂順利 想要生活更自在幸福嗎? \2/11一起來聽大師聊《心經》/ #立刻報名➤ https://lihi1.com/vwjx4 #您內在生活的好朋友  #百年書店_瑞成書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2cqMR5qBaz32X6zmdXukvF8Pg1SbpMbWH9QiRBx8d68t5Ed2tpYzi6dfRtnP6GhWl&id=100064007896133&mibextid=Nif5oz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

【心經是一切衆生出苦慈航。】【念佛就是觀自在】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均指般若。

淨空老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Master Jingkong Heart Sutra - YouTube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一開場「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因此讀過《心經》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有何區別?」 觀自在菩薩名號意義為何?觀自在菩薩又在哪裡呢?觀音信仰者不可不知!

《玄一心經》the-heart-sutra

【你就是觀自在】菩薩叫大家要離境,就是要離開這些境界,你到最後要觀自己的心。觀心就會無心,觀心要觀到自己沒有心。無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會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間的一切,都是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時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麼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觀自在」。

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時時刻刻觀照,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地獄門前僧眾多】是指出家人,這是片面的。 地獄門前往往修行人還多,你說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脫啊,修偏了就變成邪門外道。因為你的心很執著啊,有些人不修還好,越修反而越壞。

慧律法師開示《心經》 - YouTube